五指山市探索多种林下经济模式,推动槟榔产业转产升级,织密增收网络
产业转型拓新 槟榔林下生金
海南日报记者 谢凯 特约记者 钟丽
12月15日,午后的太阳晒得人脸上暖洋洋的,五指山市通什镇番道村的百余亩金钗石斛研学示范基地里,村民黄月光还在槟榔园里忙活着。
“早上我割完胶,下午就回到基地这边进行石斛的养护,两边活都不耽误,还多赚一份收入。”黄月光笑着说,得益于林下经济模式的推广,村里的槟榔园里“多生了一份金”。
去年3月,海南乾景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因看中五指山的气候环境,联合番道村把名贵中草药材金钗石斛“种”在了槟榔树干上,发展起了槟榔林下套种石斛的林下经济模式。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仅仅过去不到两年时间,这些石斛就有了首批收成,每亩每年让黄月光等村民增收4000多元,账上多了一笔产业发展的收入,村民们的干劲也更足了。
早在几年前,海南乾景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英就注意到了五指山的这些攀附植物,“当时看到五指山一些村庄很多树上都有石斛等附生植物生长,如果这些植物可以利用起来,那可不得了。”
在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下,番道村腾出约135亩连片槟榔林,作为示范基地,与张英合作种植金钗石斛,并约定了合作模式和产业分红。
“所有的农户管理采摘全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张英介绍,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通过定期管护、规范种植管理,原本内地需要两三年才能采收的金钗石斛,仅用1年半的时间就迎来首轮收成。
因看中金钗石斛与槟榔共生产生的效益,今年以来,该公司在毛阳镇、南圣镇又另外合作了超过百亩的槟榔林,正扩大金钗石斛的种植规模。
槟榔在五指山市总种植面积约7.2万亩,为防止因槟榔产业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返贫致贫风险,该市对种植槟榔的脱贫户、监测户和重点关注对象,通过林下套种、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转移就业、加大补贴力度、做好低保兜底等方式,织密增收网,巩固住脱贫攻坚成果。
而探索因地制宜的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则是五指山市为这些农户“量身定制”的主要解题方法。
五指山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李刚介绍,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大是五指山市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通过全面摸排底数情况、规范清退治理、压实部门责任,五指山市率先出台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指南,把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结合起来,做足特色文章。
“适合种茶的推广林下种茶,适宜南药套种的积极推动转型。”李刚说,目前已实现所有槟榔种植重点关注对象全面完成林下转产计划。全市槟榔种植农户林下已套种大叶茶、益智等8937亩,林下养殖“三鸟”等8.7万只,此外,一定数量的林下还套种金钗石斛、木瓜及养殖蜜蜂等,有力促进了农户增收。
(海南日报五指山12月15日电)
bet365亚洲官网, bet365体育投注, bet365官方入口, bet365足球赔率, bet365电子竞技, bet365真人娱乐, bet365博彩指南
bet365亚洲官网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