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对于强化人权司法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法施行以来,人民法院认真学习、准确理解、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法律,将法律援助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有力促进案件公正审判。
一是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严格落实法律援助法的规定,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和形式,保证案件当事人无论经济条件好坏、社会地位高低,在审判阶段都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例如,加快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90%以上的县已开展这项工作,法律援助工作质效不断提高。再如,会同司法部印发《关于为死刑复核案件被告人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规定(试行)》,充分发挥辩护律师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作用,切实保障死刑复核案件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二是有效提升法律援助的质量水平。严格落实法律援助法的规定,不断提高审判阶段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例如,根据法律援助法的规定,对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以及死刑复核案件的被告人,应当指派具有三年以上相关执业经历的律师担任辩护人。各级人民法院对法律援助律师的执业证书、执业年限、执业经历等依法审查,加强与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配合协作,确保受援人获得优质法律援助服务。
三是切实保障法律援助人员、受援人的诉讼权利。依照法律援助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在审理案件中及时告知当事人有权依法申请法律援助;保障值班律师依法提供法律帮助,告知没有辩护人的被告人有权约见值班律师。为法律援助人员了解案件有关情况、阅卷、会见等提供便利,对法律援助人员复制相关材料等费用予以免收或者减收,根据情况对受援人缓收、减收或者免收诉讼费用。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把学习贯彻《办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办法》的施行进一步落实好法律援助法的各项要求,为新时代法律援助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